三月三日奉陪憲使程公遊麻原第三谷宴藏書山房白雲樓
明公富暇豫,勝日懷登臨。
蹀躞驄馬行,窈窕幽人心。
懸崖響晴雨,奔流濯春陰。
雲門轉絕壑,畫橋貫長林。
拂石慨往運,聞鍾知古音。
耆鬆有百圍,突嶂踰萬尋。
小憩釣魚臺,聿瞻華子岑。
捫蘿入縹緲,側徑臨蕭森。
上有百尺樓,下有孤猿吟。
初筵俯層巔,微風蕩危襟。
笑語定忘我,觥籌浩難任。
豈不念永留,惘然歸思深。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樣子。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晴雨:晴天和雨天交替出現。
- 奔流:水流湍急。
- 濯(zhuó):洗滌。
- 雲門:指山門或山洞。
- 絕壑:深不見底的峽谷。
- 畫橋:裝飾精美的橋樑。
- 長林:茂密的樹林。
- 拂石:輕觸石頭。
- 往運:過去的命運。
- 聞鍾:聽到鐘聲。
- 知古音:理解古代的音律或文化。
- 耆鬆(qí sōng):古老的松樹。
- 百圍:形容樹幹粗大。
- 突嶂(tū zhàng):突出的山峯。
- 萬尋:形容山峯極高。
- 釣魚臺:供人釣魚的臺子。
- 華子岑(huá zǐ cén):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捫蘿(mén luó):攀爬藤蔓。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側徑:狹窄的小路。
- 蕭森:形容景色淒涼。
- 百尺樓:高聳的樓閣。
- 孤猿吟:孤獨的猿猴的叫聲。
- 初筵(chū yán):初次設宴。
- 層巔(céng diān):山峯的高處。
- 危襟(wēi jīn):緊張的心情。
- 觥籌(gōng chóu):酒杯和籌碼,這裏指宴會上的熱鬧。
- 惘然(wǎng rán):心情失落的樣子。
翻譯
明公在閒暇之餘,心懷勝景,懷念登高望遠。小步行走的駿馬,與幽靜的心靈相得益彰。懸崖上晴雨交替,春日的陰雲被急流洗滌。雲門轉向深不見底的峽谷,裝飾精美的橋樑橫跨茂密的樹林。輕觸石頭,感慨過去的命運,聽到鐘聲,理解古代的音律。古老的松樹粗大無比,突出的山峯高聳入雲。在釣魚臺稍作休息,仰望華子岑。攀爬藤蔓進入模糊不清的景象,狹窄的小路通向淒涼的景色。上方有高聳的樓閣,下方有孤獨的猿猴的叫聲。初次在山峯高處設宴,微風輕拂緊張的心情。歡笑聲中似乎忘記了自我,宴會上的熱鬧難以承受。雖然不想離去,但深深的歸思讓人感到失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陪同憲使程公遊覽麻原第三谷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美與幽深。詩中,「懸崖響晴雨,奔流濯春陰」等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感受結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往昔的感慨。結尾處的「惘然歸思深」則透露出作者對歸途的無奈與留戀,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