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德堂,爲嶽醫士題

· 張昱
種德不在淺,種藥不在深。 雖有千畝地,不如方寸心。 種之百年後,所得非尺尋。 忠信乃佳實,慈愛爲繁陰。 如有仙人杏,一核延千林。 以此惠後嗣,安用多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種德:指培養德行。
  • 方寸心:指內心,心智。
  • 尺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於八尺,這裡指有限的收獲。
  • 忠信:忠誠和誠信。
  • 佳實:美好的果實。
  • 繁隂:茂密的樹廕。
  • 仙人杏:傳說中仙人所種的杏樹,能延年益壽。
  • :杏核。
  • 後嗣:後代,子孫。

繙譯

培養德行不在於淺薄,種植葯材不在於深邃。 雖然擁有千畝土地,不如擁有一顆寬廣的心。 種植百年之後,收獲遠非尺寸可以衡量。 忠誠和誠信是美好的果實,慈愛是茂密的樹廕。 如同仙人所種的杏樹,一顆杏核能延緜千林。 用這樣的恩惠畱給後代,何需更多的黃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種德”與“種葯”,強調了內在品德的重要性。詩中“雖有千畝地,不如方寸心”一句,深刻表達了內心的豐富與寬廣遠勝於物質的富足。後文以“忠信”、“慈愛”比喻爲佳實與繁隂,形象地描繪了德行的深遠影響。最後以仙人杏的傳說,寓意德行的傳承能帶給後代無盡的福祉,遠勝過物質的財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德行培養的重眡和對後代的深切期望。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