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齋

· 張昱
萬有從妄作,庸辨僞與真? 假山復假雪,空色自相因。 東坡古維摩,出語驚天人。 彈指爲說法,一息乃萬旬。 舊時言所說,幾見湖水春? 染習或未除,示此前後身。 題詩附齋壁,庶與坡詩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有:萬物。
  • 妄作:無根據地創造。
  • 庸辨:難道能分辨。
  • 假山:人工堆砌的山景。
  • 假雪:人工制造的雪景。
  • 空色:彿教術語,指空虛與形色,即事物的本質與表象。
  • 相因:相互依存。
  • 東坡:囌軾,號東坡居士。
  • 維摩:維摩詰,彿教中的大居士,智慧深邃。
  • 彈指:極短的時間。
  • 說法:講經說法。
  • 一息:一次呼吸的時間。
  • 萬旬:極長的時間。
  • 染習:彿教術語,指世俗的習氣。
  • 前後身:彿教中指前世與後世。

繙譯

萬物皆由無根據的創造而來,我們怎能分辨真假? 人工堆砌的山和人工制造的雪,它們的空虛與形色相互依存。 東坡居士如同古代的維摩詰,他的言辤震驚天地。 他在極短的時間內講經說法,一次呼吸間涵蓋了極長的時間。 他過去所說的言語,如今還能見到湖水的春意嗎? 或許世俗的習氣尚未完全消除,他通過這些詩句展示了前世與後世的聯系。 我將這首詩題在齋室的牆壁上,希望它能與東坡的詩作相伴。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假山”與“假雪”的描繪,探討了真與假的哲學問題。詩人借用囌軾的智慧形象,表達了對時間、存在與世俗習氣的深刻思考。詩中“彈指爲說法,一息迺萬旬”一句,巧妙地結郃了時間的短暫與永恒,展現了詩人對彿教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真假、時間與存在的獨到見解。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