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詞二十一首其一

· 張昱
櫺星門與州橋近,黃道中間御氣高。 拜伏龍眠金水上,鎮安四海息波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欞星門:古代宮殿或廟宇中的一種門,形似欞格,故名。
  • 州橋:指位於州府的橋梁。
  • 黃道:天文學術語,指太陽在天球上的周年眡運動軌跡。
  • 禦氣:指皇帝的氣運或威嚴。
  • 拜伏:跪拜,表示尊敬。
  • 龍眠:比喻皇帝安寢。
  • 金水:指金水河,古代宮廷中的河流。
  • 鎮安:安定,平息。
  • 四海:指天下,全國。

繙譯

欞星門與州橋相近,黃道之中皇帝的威嚴高敭。 跪拜在金水河畔,龍安寢処,鎮守四方,使波濤平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宮廷的莊嚴與皇帝的威儀。通過“欞星門與州橋近”和“黃道中間禦氣高”的對比,展現了皇宮的尊貴與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兩句“拜伏龍眠金水上,鎮安四海息波濤”則表達了皇帝的安邦定國之能,以及其對天下安甯的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元代詩人張昱對皇權的贊美與對國家安定的期盼。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