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墨子:即墨翟,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
- 染絲:指染色的絲線,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
- 蒼:青色。
- 黃:黃色。
- 奚獨:何止,不僅僅。
- 染國:指國家受到的影響。
- 伊皋:指伊尹和皋陶,分別是商朝和舜帝時期的賢臣。
- 禹湯:指夏禹和商湯,古代的聖明君王。
- 殷紂:商朝的最後一位君王,以暴政著稱。
- 惡來:商紂王的寵臣,以惡行著稱。
- 孔聃:指孔子和老子,古代的偉大思想家。
- 道彌光:指道德的光輝更加顯著。
翻譯
墨子感嘆染色的絲線,他的感嘆是多麼深遠。 絲線染成青色就是青色,染成黃色就是黃色。 何止是染絲這樣,國家受到的影響也是必須考慮的。 如果有像伊尹和皋陶這樣的賢臣影響,禹和湯這樣的聖王就會受到讚譽。 商紂王受到惡來的惡劣影響,國家也隨之滅亡。 像孔子和老子這樣的士人受到良好的影響,他們的道德光輝在死後更加顯著。
賞析
這首詩通過墨子對染絲的感嘆,引申出環境對人和國家影響的深刻思考。詩中以染絲爲喻,形象地表達了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進而擴展到對國家命運的影響。通過對比伊尹、皋陶與禹湯的正面影響,以及殷紂與惡來的負面影響,詩人強調了選擇和影響的重要性。最後以孔子和老子的道德光輝爲例,強調了良好影響的長遠價值。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是對環境影響論的有力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