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茅山

· 張雨
我有草堂南洞門,常時行坐虎同羣。 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爲白雲。 遙憶田泉洗蒼朮,更思陶澗採香芹。 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是道教名山之一。
  • 草堂:指簡樸的居所,常用來指隱居或讀書的地方。
  • 南洞門:茅山的一個地名,可能是指草堂所在的具體位置。
  • 虎同羣:與虎爲伴,形容隱居生活的孤寂與超脫。
  • 丹光:指道教煉丹時發出的光芒,這裏可能比喻自然界中的奇異景象。
  • 玉氣:指山間的雲霧,因其潔白如玉而得名。
  • 田泉:田間的泉水,這裏可能指隱居地附近的自然景觀。
  • 蒼朮:一種藥材,這裏可能指隱居生活中採集藥材的情景。
  • 陶澗:陶淵明隱居的地方,這裏借指隱居之地。
  • 香芹:一種野菜,這裏可能指隱居生活中採集野菜的情景。
  • 白練裙:白色的裙子,這裏可能指隱居生活中的簡樸服飾。

翻譯

我擁有一間位於茅山南洞門的草堂,常常在那裏行走坐臥,彷彿與虎爲伴。夜晚,煉丹的光芒從林間透出,遮蔽了明月;清晨,山間的雲霧升騰,化作天空中的白雲。我遠遠地思念着田間的泉水,那裏我曾清洗過蒼朮;更思念在陶淵明隱居的澗邊,採摘香芹的時光。歸來後,我將閉門高臥,不問世事,不讓人們書寫我那簡樸的白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超脫,通過對茅山草堂的描寫,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境。詩中「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爲白雲」一句,以道教煉丹的神祕色彩和山間雲霧的變幻莫測,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深遠。結尾的「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則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與對世俗的淡漠,體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靈自由與超脫世俗的精神風貌。

張雨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