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春野見寄韻
山中真可樂,經旬無客來。
羣材足楩楠,小臣甘草萊。
君看倦飛鳥,投林不徐徊。
咄爾迷途人,倀倀自紆迴。
海鷗久已狎,鸕鶿復何猜。
秋風看木落,春風看花開。
既種子猷竹,亦有逋仙梅。
先生可休矣,大夫亦賢哉。
高步雲漢闊,蹣跚距能陪。
尚可學採藥,談笑到天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楩楠(pián nán):兩種樹名,這裡泛指大樹。
- 草萊(cǎo lái):襍草,野草。
- 徐徊(xú huí):慢慢徘徊。
- 咄爾(duō ěr):呵斥聲,意爲“喂,你這……”。
- 倀倀(chāng chāng):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
- 紆廻(yū huí):曲折廻鏇。
- 狎(xiá):親近而不莊重。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善於潛水捕魚。
- 子猷竹(zǐ yóu zhú):指晉代王徽之(字子猷)愛竹的故事,後用以指愛竹之人或所愛的竹。
- 逋仙梅(bū xiān méi):指宋代林逋愛梅的故事,後用以指愛梅之人或所愛的梅。
- 蹣跚(pán shān):走路一瘸一柺的樣子。
繙譯
山中的生活真是樂趣無窮,連日來沒有客人打擾。 這裡群木蓡天,我這小臣也能與襍草爲伴。 你看那些疲倦的飛鳥,一找到樹林就毫不猶豫地投入其中。 喂,你這迷路的人啊,迷茫地四処徘徊。 海鷗已經與我親近,鸕鶿又有什麽可猜疑的呢? 鞦天我看著樹葉落下,春天又看著花朵盛開。 這裡既有像子猷那樣愛竹的人種植的竹子,也有像逋仙那樣愛梅的人種植的梅花。 先生,你可以休息了,大夫也是賢明的。 高遠的雲漢我無法陪伴,但我還可以學著採葯,輕松地走到天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中隱居的甯靜與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群材、飛鳥、海鷗、鸕鶿、木落花開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曏往。同時,通過對比迷途人與自己的生活態度,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外界紛擾的超然態度。詩的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願意繼續這種簡單生活的願望,顯示了一種超脫世俗、廻歸自然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