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 次王仲武爲壽韻
彼壽而康,雁自能鳴,樗還不材。且光華老境,春風秋月、消磨舊夢,暮省朝臺。倚伏相尋,窮通素定,軒冕於人果儻來。神仙遠、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
雲林都是親栽。幸登覽猶能矍鑠哉。但攜琴載酒,時時遊戲,逢山見竹,處處安排。諫議無功,催科無政,爛醉何妨臥客懷。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臺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雁自能鳴:比喻有才能的人自然會有所表現。
- 樗還不材:樗(chū),指臭椿樹,常用來比喻無用之物。
- 暮省朝臺:指早晚反省和思考。
- 軒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門時所穿戴的禮服和禮帽,後泛指高官。
- 儻來:偶然得到。
- 雲林:指隱居之地。
- 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
- 催科:催促徵收賦稅。
- 臺萊:古代官名,指高官。
翻譯
他長壽且健康,像雁一樣自然能鳴叫,像樗樹一樣雖不材卻自在。老境中依然光彩照人,無論春風秋月,舊夢已消磨,早晚都在反省思考。福禍相依,窮通早已註定,高官顯貴對人們來說不過是偶然所得。神仙般的生活遙遠,但有桃花流水相伴,便彷彿到了天台仙境。
雲林中的樹木都是親手栽種。幸好還能精神矍鑠地登高望遠。只需攜琴帶酒,時時遊戲,遇見山就見竹,處處都能安排得當。作爲諫議官沒有功績,催收賦稅也沒有政績,醉臥客懷又有何妨。在和平的日子裏,看着英才被重用,多少高官顯貴。
賞析
這首作品以自壽爲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和人生的感悟。通過「雁自能鳴」和「樗還不材」的比喻,展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自在逍遙的生活哲學。詞中「軒冕於人果儻來」一句,透露出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情。結尾處「看英才用世,多少臺萊」,則流露出對和平時期英才輩出的欣慰之情。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