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豆花:指秋雨中的豆莢花,形容雨後的景色。
- 平山:指平山堂,位於江蘇揚州,是觀賞風景的好地方。
- 年時:當年,指過去的時光。
- 鑑湖:位於浙江紹興,風景優美。
- 錦雲香:形容湖上荷花盛開,如錦似雲,香氣撲鼻。
- 採蓮人:指在湖中採蓮的女子。
- 西風雁行:西風吹過,雁羣飛行的景象。
- 清溪漁唱:清澈的溪流邊,漁夫唱歌的聲音。
- 吹恨入滄浪:將心中的遺憾和怨恨隨着西風和漁歌,吹入廣闊的江湖之中。
翻譯
整座城市籠罩在秋雨之中,豆莢花在雨後顯得格外清涼,我閒適地倚靠在平山堂上遠望。眼前的景色與當年在鑑湖上的風光大不相同,那時湖上荷花盛開,如錦似雲,香氣四溢,採蓮的女子在荷花蕩中歡聲笑語。如今,西風吹過,雁羣南飛,清溪邊傳來漁夫的歌聲,我將心中的遺憾和怨恨隨着這西風和漁歌,吹入廣闊的江湖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以秋雨中的城市爲背景,通過對過去鑑湖美景的回憶,表達了時光流轉、景物變遷的感慨。詩中「錦雲香」、「採蓮人語荷花蕩」等句,生動描繪了鑑湖的盛景,與眼前的「西風雁行,清溪漁唱」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遺憾和怨恨。最後,詩人將這些情感「吹恨入滄浪」,展現了一種超脫和釋然的態度,使詩歌意境深遠,情感豐富。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
張可久的其他作品
- 《 越調 · 寨兒令 · 次韻懷古 》 —— [ 元 ] 張可久
- 《 湘妃怨 · 次韻金陵懷古 》 —— [ 元 ] 張可久
- 《 梧葉兒 》 —— [ 元 ] 張可久
- 《 雙調 · 殿前歡 · 離思 》 —— [ 元 ] 張可久
- 《 憶秦娥 》 —— [ 元 ] 張可久
- 《 憑欄人 · 越調 · 江夜 》 —— [ 元 ] 張可久
- 《 少年游 游鉴湖 》 —— [ 元 ] 張可久
- 《 太常引 · 黃山西樓 》 —— [ 元 ] 張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