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古齋

· 張昱
曹昭寶古以名齋,韞櫝非時不一開。 圖畫丹青半人物,尊彝文藻盡雲雷。 流傳竟自何人得,玩賞知經幾手來? 世故浮雲眼前事,題詩投筆爲興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韞匵(yùn dú):藏在櫃子裡,比喻珍藏。
  • 尊彝(zūn yí):古代青銅器中的酒器,常用於祭祀。
  • 文藻:指器物上的紋飾和文字。
  • 雲雷:比喻紋飾繁複,如雲雷般變化多耑。
  • 世故:指世間的事情,多指人情世故。
  • 浮雲:比喻世事無常,變化莫測。

繙譯

曹昭以“寶古”爲名,命名了他的齋室,珍藏的物品非特定時刻不輕易展示。 圖畫中多描繪人物,半數是丹青之作,而尊彝器物上的文藻則盡是雲雷般的繁複紋飾。 這些珍寶究竟是從何人手中流傳而來,又經過了多少人的玩賞? 世間的事情如同浮雲一般變幻莫測,我題詩投筆,以此來抒發內心的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曹昭的“寶古齋”,通過對其珍藏的圖畫和尊彝的描述,展現了其收藏的豐富與珍貴。詩中“韞匵非時不一開”一句,既表現了珍藏的慎重,也暗示了藏品的非凡價值。後兩句通過對珍寶流傳和玩賞的疑問,引出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深刻認識和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物的描寫抒發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