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四首其一

· 張昱
蘇州韋刺史,早事武皇帝。 既蒙南宮錄,復膺符竹寄。 折節就繩墨,檢身勤治理。 賦詩長日靜,鈴閤餘香至。 晚逢楊開府,感激道所以。 宜爾金玉音,風雅存遺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韋刺史:指韋應物,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
  • 武皇帝: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其武功顯赫,故稱武皇帝。
  • 南宮:古代指太學,此處指韋應物被選入翰林院。
  • 符竹:古代官員的印信,此處指韋應物被任命爲官。
  • 折節:改變志節,指韋應物放棄原有的生活態度,投身政治。
  • 繩墨:比喻規矩或法度。
  • 檢身:自我反省,修身。
  • 鈴閤:指官署中的鈴閣,即官員辦公的地方。
  • 楊開府:指楊國忠,唐代權臣,曾任開府儀同三司。
  • 金玉音:比喻美好的言辭或詩文。
  • 風雅:指文學藝術的高雅風格。
  • 遺制:指前人留下的制度或風格。

翻譯

蘇州的韋刺史,早年侍奉武皇帝。 既被選入翰林院,又受命擔任官職。 他改變了自己的志節,嚴格遵守法度,勤於自我反省和治理。 在漫長的日子裏賦詩,官署中餘香繚繞。 晚年遇到楊開府,感慨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他的言辭如同金玉般美好,風雅的風格保留了前人的遺制。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韋應物的政治生涯和文學成就。詩中,「折節就繩墨,檢身勤治理」描繪了韋應物嚴謹的爲官態度和不懈的自我修養,而「賦詩長日靜,鈴閤餘香至」則展現了他在繁忙公務之餘,仍能保持文學創作的雅緻。最後兩句「宜爾金玉音,風雅存遺制」既是對韋應物詩文的高度評價,也體現了對其繼承和發揚古代文學傳統的讚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韋應物的敬仰之情。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