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淺

· 彭炳
漢宣在衝幼,危食劍刃間。 壯大履宸極,罔知丙氏恩。 大夫在帝左,侃侃不自言。 光武草昧時,嚴陵相與友。 乾坤洗瘡痏,文叔乃天子。 子陵披羊裘,逃往釣江水。 兩公絕世賢,愧死淺丈夫。 何敢擬高風,尚不漂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沖幼:年幼。
  • 宸極:帝位。
  • 丙氏恩:指漢宣帝劉詢因丙吉的保護而得以生存的恩情。
  • 侃侃: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 草昧:指國家未開化或未開明的狀態。
  • 瘡痏:創傷,比喻社會的混亂狀態。
  • 披羊裘:穿著羊皮襖,指隱居生活。
  • 釣江水:在江邊釣魚,指隱居生活。
  • 愧死:羞愧至極。
  • 高風:高尚的風範。
  • 漂母:指施恩不圖報的人。

繙譯

漢宣帝在年幼時,曾処於危險之中,如同在劍刃上行走。長大後登上皇位,卻不知丙吉的救命之恩。大夫丙吉在皇帝身邊,理直氣壯,卻從不自誇。光武帝在國家未開化之時,與嚴陵成爲朋友。儅天下從混亂中恢複,光武帝成爲天子。而嚴陵則穿著羊皮襖,隱居在江邊釣魚。兩位都是絕世的賢人,相比之下,我這個淺薄的人感到羞愧至極。我怎敢與他們的高風亮節相比,甚至連施恩不圖報的人都不知道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漢宣帝和光武帝兩位歷史人物的描述,展現了他們的賢德和隱士風範,同時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淺薄無知的自責和羞愧。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將漢宣帝的不知恩與丙吉的默默奉獻對比,將光武帝的治國與嚴陵的隱居對比,突出了兩位賢人的高尚品質。最後,作者以自謙之詞表達了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不足的深刻認識。

彭炳

元建寧崇安人,字元亮。留心經學,詩效陶、柳,喜與海內豪傑交往。駙馬烏谷遜事以師禮。順帝至正中徵爲端木說書,不就。有《元亮集》。 ► 39篇诗文

彭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