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成所畫十冊

憶昔蠶叢開蜀國,崔嵬劍閣入寒雲。 荒郊寂寂猿啼苦,多少歸人不忍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蠶叢:傳說中蜀國的開國君主。
  • 崔嵬:形容山的高大險峻。
  • 劍閣:位於今四川省劍閣縣,是古代蜀道的要沖。
  • 荒郊:荒涼的野外。
  • 猿啼:猿猴的叫聲,常用來形容哀怨、淒涼。
  • 歸人:指旅行歸來的人。

繙譯

想起古代蜀國的開國君主蠶叢,那時高聳險峻的劍閣直插寒冷的雲霄。荒涼的野外寂靜無聲,衹有猿猴的哀鳴聲聲入耳,讓多少歸來的旅人聽了都心生不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蜀地的自然景觀和動物聲音,營造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詩中“崔嵬劍閣入寒雲”一句,以高聳入雲的劍閣形象,展現了蜀地的險峻與遼濶。後兩句“荒郊寂寂猿啼苦,多少歸人不忍聞”,則通過猿猴的哀鳴和歸人的不忍,表達了旅途的艱辛和離別的哀愁,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黃公望

黃公望

元常熟人,一作富陽人,本姓陸,名堅,出繼於永嘉黃氏,字子久,號一峯,又號大癡、井西老人。順帝至元中闢爲書吏,尋棄去,隱於富春。一度在松江賣卜。博極羣書,通音律圖緯之學,尤工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自成一家。常隨身帶描筆,見好景奇樹,便模寫記之。筆墨高雅,與王蒙、倪瓚、吳鎮爲元末畫苑四大家。有《山水訣》、《大癡山人集》。傳世之畫以《富春山居圖》最著名。 ► 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