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 爲解蕙卿賦

花能語。一枝香玉芳心吐。芳心吐。舊家姊妹,若蘭秦女。 荷枯柳倦鴛鴦浦。相逢爲我歌金縷。歌金縷。文遊臺上,淺雲疏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蕙卿: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
  • 香玉:形容花的香氣和美麗,如同玉一般。
  • 芳心:指花的心蕊,也比喻女子的內心。
  • 若蘭秦女:若蘭,指美麗的蘭花;秦女,古代秦國的美女,這裡比喻美麗的女子。
  • 荷枯柳倦:形容荷塘中的荷花已枯萎,柳樹也顯得疲倦,暗示季節的變化。
  • 鴛鴦浦:鴛鴦常棲息的水邊,比喻情侶相會的地方。
  • 歌金縷:金縷,即金縷衣,古代華美的衣服,這裡指唱的歌曲。
  • 文遊台:地名,可能是作者與解蕙卿相會的地方。
  • 淺雲疏雨:形容天空中的雲層稀疏,雨點細小,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美麗的氛圍。

繙譯

花兒似乎能言語,一枝散發著香氣的玉般花朵,吐露出它的芳心。吐露出芳心,就像舊時的姐妹,美麗如蘭花,又如秦國的美女。

荷塘中的荷花已經枯萎,柳樹也顯得疲倦,在這鴛鴦常棲的水邊,我們相逢,你爲我歌唱金縷衣的曲子。歌唱金縷衣,我們在文遊台上,天空飄著淺淺的雲,落下稀疏的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花的描繪和對相逢場景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花能語”、“芳心吐”等詞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了花兒以生命和情感,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後文通過對荷枯柳倦、鴛鴦浦、歌金縷等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既淒美又溫馨的氛圍,展現了作者與解蕙卿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美好廻憶。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