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 · 一枝花 · 湖上晚歸

長天落彩霞,遠水涵秋鏡,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生色圍屏,翠冷鬆雲徑,嫣然眉黛橫。但攜將旖旎濃香,何必賦橫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據胡牀指點銀瓶,素娥不嫁傷孤另。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東坡才調,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風生。可憎,有情,捧紅牙合和伊州令。萬籟寂,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鶴怨猿驚。 [尾]巖阿禪窟鳴金磬,波底龍官漾水精。夜氣清,酒力醒,寶篆銷,玉漏鳴。笑歸來彷彿二更,煞強似踏雪尋梅灞橋冷。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長天”二句:彩霞象從天上降落,湖水象明亮的鏡子。唐·王勃《滕王閣序》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生色圍屏:指景物象色彩鮮明的屏風。生色,色彩鮮明而有生氣。唐·李賀《秦宮詩》:“內屋深屏生色畫。” 嫣然眉黛橫:指山間小徑松林象美女的黛色畫眉。嫣然,美好。 旖旎濃香:旎旖,本爲形容旌旗隨風飄揚的樣子。這裏引申指婀娜柔美的樣子。全句是說歌姬體態柔美,香氣襲人。 “何必”句:賦,吟誦,寫詩。瘦影,一作“疏影”。全句是說,何必寫“橫斜瘦影”之類的梅詩呢!林逋《梅花》詩有“疏影橫斜水清淺”句。 玉手:形容女子手潔白柔嫩如玉。錦英:盛開似錦的花叢。 據:依,靠。胡牀: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銀瓶:酒瓶。杜甫《少年行》:詩“指點銀瓶索酒嘗。” 素娥:嫦娥的別稱,也泛指月宮的仙女。神話傳說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死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後,逃奔月宮。 小小:即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妓。古樂府有《蘇小小歌》,杭州有蘇小小墓。 卿卿:夫妻間愛稱,也用爲對人親暱的稱呼,這裏是對蘇小小的親暱稱呼。 東坡才調:蘇軾,號東坡。才調,才情風格。 “西子娉婷二句: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子,即西施。娉婷,女子美麗貌,此處用西施比喻西湖。 六一泉:在杭州西湖孤山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號六一居士,他與西湖僧人惠勤交好。蘇東坡做杭州太守時,就把惠勤僧講堂後的泉稱爲“六一泉”,是西湖名勝之一。 三五夜:陰曆十五的夜晚。 可憎:憎,本爲愛的反義。但元曲中常以可憎爲可愛,可憎是對戀人的暱稱。 紅牙:歌唱時用以板眼節拍的牙板,因用檀木製成,故稱“紅牙”。合和:齊唱。伊州令:詞牌名。曲牌有伊州遍,屬小石調。 “幽咽泉流”二句:指歌姬彈唱的樂曲意境。白居易《琵琶行》有:“幽咽泉流水下灘。” 巖阿禪窟:山中僧人蔘禪的處所,泛指山中寺廟。金磬:僧人蔘禪誦經時敲擊的法器。 波底龍宮漾水精:精,一作“晶”。全句形容湖水被月光照映如同水晶般澄澈明淨。 寶篆:盤香的喻稱。比喻薰香盤曲如同篆體字。 踏雪尋梅:用孟浩然踏雪尋梅故事。全句是說,此時作者的心境比孟浩然在灞橋踏雪尋梅還愉快。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呂:宮調名。 一枝花 梁州 :曲牌名。
  • :包容,包含。 秋鏡:秋天如鏡子般清澈的湖水。
  • 生色圍屏:指如畫屏般美好的山水景色。生色,鮮明生動的色彩。
  • 翠冷:松林中瀰漫着清冷的氣息。翠,指松林。
  • 嫣然:美好的樣子。 眉黛橫:形容山巒如同女子的眉毛橫臥。
  • 旖旎(yǐ nǐ)濃香:形容女子的美好姿態和香氣。旖旎,柔和美麗。
  • 橫斜瘦影:出自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裏借指梅花。
  • 錦英:繁花。
  • 胡牀: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 銀瓶:指酒器。
  • 素娥:嫦娥。 孤另:孤獨、孤單。
  • 小小: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
  • 卿卿:對女子的愛稱。
  • 娉婷(pīng tíng):姿態美好的樣子,形容女子美麗。
  • 六一泉亭:在杭州西湖孤山之南,爲紀念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而建。
  • 三五夜:指農曆每月十五的夜晚。
  • 十四弦:一種樂器。這裏指彈奏樂器技藝高超。
  • 可憎:在元曲中常作可愛解。
  • 紅牙: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 伊州令:曲名。
  • 巖阿(ē):山的曲折處。 禪窟:佛寺,僧人的居室。 金磬:佛寺中敲擊以集衆僧的鳴器,亦指誦經用的鉢形打擊樂器。
  • 水精:水晶,這裏形容月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樣子。
  • 寶篆(zhuàn):一種香,香紋繚繞如篆字。
  • 玉漏:計時的漏壺。煞強似:遠勝過、遠比……好。

翻譯

遠方的天空中,絢麗的彩霞慢慢落下;遠處平靜的湖水,倒映着秋天如鏡般澄明的天空景象。岸邊的花朵鮮豔似美人的臉龐,遠處的山峯就像佛像的頭頂那般青綠。眼前這美好的山水景色如一幅生動的畫屏,清冷的松樹與山中的雲霧瀰漫在小徑上,遠方的山巒好似美人彎彎的眉黛橫臥。只帶着這嬌豔美麗又香氣襲人的佳伴出遊,哪裏還需要去描繪那疏影橫斜的梅花呢。

挽着佳人的玉手,在爛漫花叢間流連陶醉;身靠胡牀,相互舉起銀瓶對飲美酒。看着清冷的月亮,不禁聯想嫦娥獨居月宮實在孤單淒涼。遙想當年錢塘名妓蘇小小那般風采,可如今美人又在何處?當年蘇東坡才華橫溢,西子女神姿容娉婷,二者相得益彰、千古留名。此刻我與佳人在此悄悄遊玩,在六一泉亭上即興吟成美妙的詩篇。農曆十五月圓之夜,在鮮花前,明月下,彈奏十四弦的妙手似有清風拂過,樂聲優美。佳人如此可愛,又這般有情,手捧紅牙板,應和着樂曲《伊州令》輕歌。萬籟俱寂,四周的山巒一片寂靜,樂聲如幽咽的泉水潺潺流淌,連棲息的鶴與猿都似被驚動。

山間佛寺中傳來陣陣金磬聲,月光下清澈的湖水泛起波光,好像龍宮中的水晶隨波盪漾。夜晚的空氣清新,酒宴的醉意漸漸清醒,爐中的寶篆香已經燃盡,玉漏聲聲滴漏。笑着歸來時差不多已是二更時分,這樣的悠然晚歸可比在灞橋踏着冰雪尋覓梅花有趣多了。

賞析

這首套曲描繪了作者在西湖湖上晚歸的所見所感,展現出一幅清幽美麗、富有情趣的畫面。

開篇通過「長天落彩霞,遠水涵秋鏡」等句,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傍晚西湖天地間的絕美景色,從天空彩霞到湖水秋鏡,色彩絢爛又寧靜。將花比作人面,山比作佛頭,賦予自然景物以生動形象,增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 。

[梁州]一曲通過描寫與佳人一同遊玩的情景,如挽手流連花叢、據牀對飲、賞月吟詩、聽曲等活動,展現出其樂融融又充滿雅趣的場景。其中提到蘇小小、蘇東坡、西子等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蘊,表達出對美好愛情和才情的嚮往。而對樂聲「幽咽泉流水下聲,鶴怨猿驚」的描寫,更是以動襯靜,突出環境的清幽和樂聲的美妙。

[尾]曲描繪了佛寺鐘聲、湖水波光等夜景,渲染出一種寧靜神祕的氛圍。「笑歸來彷彿二更,煞強似踏雪尋梅灞橋冷」一句,通過對比,突出此次湖上晚歸給自己帶來的愉悅,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整首曲子情景交融,文辭優美,既有對西湖夜色的精妙描繪,又有作者內心情感的細膩表達,是元散曲中的經典之作,讓人感同身受那夜西湖的獨特魅力。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