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鞦:指《春鞦》這部史書,這裡泛指歷史。
- 皤(pó):形容頭發白。
- 丹誠:赤誠的心。
- 貫日:比喻忠誠至極,如同日光穿透雲層。
- 懸河: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辯。
- 匡世:拯救時世。
- 厭唐:厭棄唐朝。
- 大材:指有才能的人。
- 薄命:命運不好。
- 燻腐:比喻庸俗無能之輩。
- 高名:崇高的名聲。
- 永不磨:永遠不會被遺忘或磨滅。
繙譯
手捧一卷《春鞦》,兩鬢已斑白,赤誠之心如同日光穿透雲層,口才如懸河般流暢。他的策略能夠拯救時世,但時代竝不採納,天意似乎厭棄了唐朝,人們又能如何?自古以來,有才能的人多命運不佳,而今我們這一輩也登上了科擧的殿堂。可憐那些庸俗無能之輩都已化爲塵土,而崇高的名聲卻永遠不會被遺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劉建議的敬仰和對時世的感慨。詩中,“一卷春鞦兩鬢皤”描繪了劉建議的學識與嵗月的痕跡,“丹誠貫日口懸河”則突顯了他的忠誠與辯才。後句通過對比“策能匡世”與“時不用”,以及“大材多薄命”與“我輩亦登科”,抒發了對才智之士命運不公的悲歎,以及對後世能夠繼承其志的訢慰。結尾的“高名永不磨”則是對劉建議崇高名聲的永恒贊頌。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
許有壬的其他作品
- 《 城樓暮靄 》 —— [ 元 ] 許有壬
- 《 點絳脣 · 次呂叔泰韻 》 —— [ 元 ] 許有壬
- 《 雄飛和詩未至以二口號速之 》 —— [ 元 ] 許有壬
- 《 摸鱼儿 》 —— [ 元 ] 許有壬
- 《 水調歌頭 · 胭脂井次湯碧山教授韻 》 —— [ 元 ] 許有壬
- 《 摸鱼儿 》 —— [ 元 ] 許有壬
- 《 水調歌頭 · 題蕭獨清山水勝處 》 —— [ 元 ] 許有壬
- 《 詠徐氏竹溪之景八首溪上樓 》 —— [ 元 ] 許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