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使館

元統三年頒正朔,詔書遠到極南開。 使旌入館青雲動,仙蓋臨江白日回。 諭蜀豈勞司馬檄,朝周終見越裳來。 還家耆舊應相問,文化如今遍九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統三年:元朝的一個年號,具體指公元1335年。
  • 頒正朔:頒佈新年的日曆,這裏指元朝皇帝頒佈的歷法。
  • 詔書: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使旌:使者的旗幟。
  • 仙蓋:華蓋,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時用來遮陽的傘蓋。
  • 諭蜀:指漢代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用來安撫巴蜀地區的民衆。
  • 朝周:指周朝,這裏用作比喻,表示國家統一和安定。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個國家,曾向周朝進貢,這裏比喻邊遠地區歸順中央。
  • 耆舊:老朋友,老前輩。
  • 文化:這裏指文明和教化。
  • 九垓:九州,泛指全中國。

翻譯

在元統三年,新年的歷法被頒佈,皇帝的詔書遠至極南之地。使者的旗幟進入館驛,彷彿青雲隨之而動,華蓋在江邊遮陽,白日似乎也因此迴轉。安撫蜀地何須司馬相如的檄文,國家統一,終將見到越裳這樣的邊遠地區前來朝貢。回到家鄉,老朋友們定會詢問,如今文明教化已經遍佈全中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朝時期中央政權對邊遠地區的統治和教化。通過「頒正朔」和「詔書遠到」展現了中央政權的權威和影響力。詩中「使旌入館」和「仙蓋臨江」以生動的意象表現了使者的威儀和國家的繁榮。後兩句則通過歷史典故,表達了國家統一和邊遠地區歸順的美好願景。最後一句「文化如今遍九垓」強調了文明教化的普及,展現了作者對國家未來的樂觀態度。

傅若金

元臨江新喻人,初字汝礪,後改字與礪。少孤貧,刻勵於學。工詩文。年甫三十,遊京師,虞集、揭傒斯見其詩,皆大稱賞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後以廣州路教授卒。有《傅與礪詩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