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仲禮御史兼呈王侍御五首

建業城頭鳥亂啼,知君感古夜聞雞。 荊揚貢賦元趨魯,晉宋文章漸入齊。 草疏或依鬆影坐,哦詩應就竹陰題。 書來宜憶京華客,日日長衢聽馬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建業:古地名,今南京市。
  • 感古夜聞雞:暗指趙仲禮有志於報國,如同古人聞雞起舞。
  • 荊揚:古代地名,荊州和揚州,泛指江南地區。
  • 貢賦:古代向朝廷進貢的財物。
  • :原本。
  • 晉宋文章:指晉朝和宋朝的文學作品。
  • 漸入齊:逐漸達到齊國的水平,齊國在古代以文化著稱。
  • 草疏:草擬奏疏,指寫給皇帝的奏章。
  • 依鬆影坐:在松樹的陰影下坐着,形容清幽的環境。
  • 哦詩:吟詩。
  • 就竹陰題:在竹林的陰涼處題詩,形容文人雅趣。
  • 京華:京城,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 長衢:長街。
  • 聽馬嘶:聽到馬的嘶鳴聲,形容京城的繁華景象。

翻譯

在建業城的城頭,鳥兒們喧鬧地啼叫,我知道你像古人一樣,夜晚聽到雞鳴就會有所感悟。江南地區的貢賦原本是向魯國進獻的,晉朝和宋朝的文學作品也逐漸達到了齊國的水平。你或許會在松樹的陰影下草擬奏疏,或在竹林的陰涼處吟詩題字。當你收到這封信時,請記得在京城的我,日復一日在長街上聽着馬兒的嘶鳴。

賞析

這首詩是傅若金送別趙仲禮御史時所作,通過描繪建業城頭的鳥鳴和夜晚的雞鳴,隱喻趙仲禮的報國之志。詩中提及荊揚的貢賦和晉宋文章,展現了江南文化的繁榮和文學的傳承。後兩句則通過鬆影和竹陰的意象,描繪了趙仲禮清雅的生活和文學創作的場景。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趙仲禮的思念,並希望他在遠方也能記得京城的朋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傅若金

元臨江新喻人,初字汝礪,後改字與礪。少孤貧,刻勵於學。工詩文。年甫三十,遊京師,虞集、揭傒斯見其詩,皆大稱賞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後以廣州路教授卒。有《傅與礪詩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