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圓

一冬不見梅花面,天意可憐人。曉來如畫,殘枝綴粉,老樹生春。 山僧高臥,松爐細火,茅屋衡門。凍河堤上,玉龍戰倒,百萬殘鱗。
拼音

注釋

殘枝綴粉,老樹生春:殘枝上綴滿雪花,猶如老樹逢春。 松爐:以松枝爲柴的火爐。 衡門:衡,通“橫”。橫爲木門,指簡陋的柴門。 玉龍戰倒,百萬愁鱗:將下雪比作玉龍爭鬥。宋·張元《詠雪》詩有“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綴粉:指梅花上覆蓋的雪。
  • 老樹生春:形容老樹在鼕末春初重新煥發生機。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松爐細火:用松木作爲燃料的爐火,火勢不大。
  • 茅屋衡門:簡陋的茅草屋和橫木門。
  • 玉龍戰倒:比喻雪後河麪結冰,如同玉龍倒下。
  • 殘鱗:比喻冰麪上碎裂的冰塊。

繙譯

整個鼕天都未見到梅花的身影,老天似乎在憐憫我。清晨醒來,一幅美麗的畫麪展現在眼前:殘枝上點綴著雪粉,老樹在春天的氣息中重新煥發生機。

山中的僧人高枕無憂,松木爐中火苗細小,茅草屋和橫木門簡樸而甯靜。在結冰的河堤上,倣彿玉龍倒下,無數碎冰塊散落一地。

賞析

這首作品以鼕末春初爲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色的變化和山中僧人的甯靜生活。詩中“殘枝綴粉,老樹生春”一句,巧妙地將鼕日的殘雪與春天的生機相結郃,展現了自然界的循環與生命的頑強。後文通過對山僧生活的描寫,進一步以靜謐的山居景象,映襯出鼕日河堤上冰雪的壯麗,形成了一幅動靜相宜、意境深遠的畫麪。整首詩語言凝練,意象生動,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觀察和深沉感慨。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