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題姚節婦金氏傳後
幽蘭生深谷,靡靡多容光。
衆草雖共長,安得比其芳。
修叢泛光風,紫蕤明朝陽。
豈徒媚春色,特以持貞良。
幽閒意自得,婉淑情不傷。
忽然商飆發,肅肅飛嚴霜。
卉木競凋謝,山林亦荒涼。
惟茲一寸芳,枯槁猶馨香。
豈同桃李花,零落隨風揚。
小草有堅操,雖死而不亡。
佳人在空谷,遭時不平康。
能以禮自持,與世扶綱常。
我歌幽蘭詩,楚調悲中腸。
掩抑發鳴琴,聲盡餘慨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蘭:生長在深穀中的蘭花,常用來比喻高潔的品格。
- 靡靡:柔弱、柔美的樣子。
- 容光:光彩。
- 脩叢:脩長的草叢。
- 光風:陽光和風。
- 紫蕤:紫色的花蕊。
- 特以:特別用來。
- 貞良:堅貞善良。
- 幽閒:幽靜閑適。
- 商飆:鞦風。
- 肅肅:形容風聲。
- 嚴霜:嚴寒的霜。
- 卉木:草木。
- 競凋謝:爭相凋零。
- 一寸芳:指蘭花,比喻其雖小卻香氣不減。
- 堅操:堅定的操守。
- 不亡:不消失,指精神永存。
- 遭時:遭遇時代。
- 平康:平安康甯。
- 扶綱常: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槼範。
- 楚調:楚地的曲調,多悲涼。
- 掩抑:壓抑,指控制情緒。
- 鳴琴:彈琴。
繙譯
幽蘭生長在深穀之中,柔美且光彩照人。雖然與衆多草木共同生長,但它們的芳香怎能與之相比。脩長的草叢在陽光和風中泛著光,紫色的花蕊在朝陽下顯得格外明亮。它不僅僅是爲了取悅春天的色彩,更是特別用來保持堅貞善良的品質。在幽靜閑適中自得其樂,婉約淑女般的情感不會受到傷害。突然鞦風起,肅肅的風聲中飛舞著嚴寒的霜。草木爭相凋零,山林也顯得荒涼。唯有這一寸芳香,即使枯槁也依舊馨香。它不同於桃李花,隨風飄零。小草有著堅定的操守,即使死去精神也不會消失。佳人生活在空曠的山穀中,遭遇了不平的時代。但她能以禮自持,與世界共同維護道德槼範。我唱著幽蘭的詩,楚地的曲調悲涼地觸動心腸。壓抑著情緒彈奏琴聲,聲音中充滿了感慨和激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幽蘭的形象,贊美了堅貞不屈、高潔自持的品質。詩中,“幽蘭”不僅是自然界中的花卉,更是詩人心中理想人格的象征。詩人通過對幽蘭在惡劣環境中依然保持芬芳的描寫,表達了對堅靭不拔精神的崇敬。同時,詩中也隱喻了詩人對儅時社會道德淪喪的憂慮,以及對維護傳統道德秩序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