繰絲行
小麥褪綠大麥黃,吳姬踏車繰繭香。筅鐺入沸高下忙,雪雹萬斛浮瀟湘。
千絲萬縷雪光炯,五色期補帝舜裳。縣吏夜打戶,租稅無可措。
猶豫欲輸官,又恐奉上誤。躊躕展轉無奈何,東方漸明事更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繰絲(qiāo sī):指將蠶繭浸泡在熱水中,抽出蠶絲的過程。
- 吳姬:指吳地的女子,這裏特指從事繰絲工作的女性。
- 筅鐺(xiǎn chēng):古代用來攪拌和煮沸蠶繭的工具。
- 瀟湘:指湘江,這裏比喻煮繭時的水。
- 炯(jiǒng):明亮。
- 五色期補:指希望用五彩絲線來補綴帝王的衣裳,表示對帝王的忠誠和尊敬。
- 縣吏:地方官府的差役。
- 躊躕(chóu chú):猶豫不決。
- 展轉:反覆思考,猶豫不決。
翻譯
小麥已褪去綠色,大麥金黃,吳地的女子們正忙碌地踏着車,繰着香氣四溢的蠶繭。筅鐺在沸水中上下翻騰,煮繭的水如同萬斛雪雹浮在湘江之上。
千絲萬縷的蠶絲在陽光下閃耀着雪白的光芒,她們希望用五彩的絲線來補綴帝王的衣裳,表達對帝王的忠誠。然而,縣吏卻在夜晚敲打門戶,催收無法籌措的租稅。
她們猶豫着是否要繳納官府的稅款,又擔心這樣做會誤了向上奉獻的時機。在猶豫和反覆思考中,她們感到無助,而東方漸漸亮起,新的一天帶來的事務更加繁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地女子繰絲的繁忙場景,以及她們在面對官府租稅壓力時的無奈和猶豫。詩中通過小麥、大麥的色彩變化,以及繰絲過程中的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農村的生活景象。同時,通過縣吏夜打戶的情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稅收壓力和百姓的困境。詩的結尾,以東方漸明事更多作爲收束,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艱辛和無盡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