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懷古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江流。 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氣:古人有「望氣」之術,據說可以根據天子所在之處的雲氣判斷興衰。
  • 千尋:古以八尺爲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翻譯

西晉的樓船駛向益州,金陵的帝王之氣便黯然消逝。千尋長的鐵鏈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從石頭城伸出。人生中有幾回能爲過去的事感傷,山的形狀依舊枕靠在江流邊。如今正逢天下統一四海爲家的時候,舊時的營壘一片蕭瑟只有蘆荻在秋風中搖曳。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的懷古佳作。前四句敘述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西晉樓船下益州」展示出西晉水軍浩蕩出征的氣勢,「金陵王氣黯然收」生動地寫出東吳政權的衰敗。「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則具體描繪了吳主孫皓投降的場景。後四句主要抒發感慨,「人世幾回傷往事」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感慨,「山形依舊枕江流」以不變的山景襯托人事的更迭。最後兩句在懷古的基礎上,融入對現實的思考,反映了詩人所處時代國家統一的局面,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歷史滄桑感。全詩借古諷今,寓意深刻,意境蒼涼而雄厚。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