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歌
奇峯一見驚魂魄,意想洪壚始開闢。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爲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仙。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暉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寄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洪罏(lú):巨大的熔爐,比喻天地。
- 夭矯(yāo jiǎo):形容彎曲而有氣勢。
- 霹靂(pī lì):雷聲。
- 騰仙:形容山勢高聳,如仙人騰飛。
- 漾影:水波蕩漾的影子。
- 軒皇:指黃帝。
- 封禪(fēng shàn):古代帝王在泰山擧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雲亭:泰山上的亭子,封禪時所用。
- 大禹: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治水有功。
- 東溟(dōng míng):東海。
- 乘樏(chéng léi):古代的一種車,這裡指帝王的車駕。
- 廣樂(guǎng yuè):盛大的音樂,指帝王的儀仗音樂。
- 青熒(qīng yíng):微弱的光亮,這裡形容山中的景色。
- 索漠(suǒ mò):荒涼寂寞。
- 兀如(wù rú):高聳的樣子。
- 斷岸:斷崖。
- 無稜角(wú léng jiǎo):形容山勢平緩,沒有突兀的稜角。
- 宣城謝守:指謝朓,南朝詩人,曾任宣城太守。
- 造化(zào huà):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
- 尤物(yóu wù):特別出衆的事物。
- 籍甚(jí shèn):名聲很大。
繙譯
一見到這奇峰,就驚心動魄,想象它是從巨大的熔爐中開辟出來的。它像是九條龍彎曲而有氣勢地想要攀登天際,忽然間一聲雷鳴,它們化作了石頭。 不然,爲何至今,億萬年來,它的氣勢依舊如仙人騰飛一般不死。雲霧含著幽深,月光增添了冷清,月光凝聚著光煇,江水蕩漾著影子。 它的根基竝不在重要的路口,它的秀美長久存在於無人之地。黃帝封禪時登上雲亭,大禹會集時臨近東海。 帝王的車駕不來,盛大的音樂斷絕,我獨自與猿鳥在這微弱的光亮中憂愁。你沒看見敬亭山那荒涼寂寞,高聳如斷崖,沒有稜角。 宣城的謝守一首詩,就使得它的名聲與五嶽齊名。九華山,九華山。 它自是自然界的一個特別出衆的事物,怎能衹在人間名聲大噪呢。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九華山的壯麗景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將山峰比作九龍,形象地展現了山勢的雄偉與神秘。詩中不僅贊美了山的自然美,還通過對比黃帝封禪和大禹會集的歷史場景,突出了九華山的孤高與超凡。結尾処,詩人借謝朓的詩作,表達了對九華山名聲的認可,同時也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無限曏往和對人間名聲的淡漠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劉禹錫豪放灑脫的詩風。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劉禹錫的其他作品
- 《 裴令公見示誚樂天寄奴買馬絕句斐言仰和且戲樂天 》 —— [ 唐 ] 劉禹錫
- 《 元日感懷 》 —— [ 唐 ] 劉禹錫
- 《 客有話汴州新政書事寄令狐相公 》 —— [ 唐 ] 劉禹錫
- 《 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 —— [ 唐 ] 劉禹錫
- 《 酬樂天請裴令公開春加宴 》 —— [ 唐 ] 劉禹錫
- 《 春日寄楊八唐州二首 》 —— [ 唐 ] 劉禹錫
- 《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故林之想吟諷不足因而和之 》 —— [ 唐 ] 劉禹錫
- 《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 —— [ 唐 ] 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