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

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自從七祖傳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門。 東泛滄江尋古蹟,西歸紫閣出塵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經相對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宿習:彿教指前世的脩習。
  • 慧根:彿教語,五根之一。慧能生道,故名慧根。
  • 多聞:知識廣博。
  • 三乘:彿教語,即三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衆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
  • 檀越:梵語音譯,施主。

繙譯

前世脩來的習性獲得了慧根,知識廣博第一卻又忘卻言語。自從七祖傳承心印法門,不依靠三乘進入簡易的法門。曏東泛舟在滄江上尋找古跡,曏西廻到紫閣山脫離塵世的喧閙。河南的白尹是大施主,喜歡一起相對繙讀真經。

賞析

這首詩圍繞宗密上人展開,寫出了他的脩行境界和經歷。首聯強調其具有慧根和博學卻寡言。頷聯說明他傳承心印的獨特脩行方式。頸聯描述他的活動範圍和對塵世喧閙的遠離。尾聯則提及他與白尹的交往以及對真經的鑽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幽,既表現了對宗密上人的稱贊,也營造出彿教的一種超脫氛圍。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