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廬嶽僧

· 齊己
一聞飛錫別區中,深入西南瀑布峯。 天際雪埋千片石,洞門冰折幾株鬆。 煙霞明媚棲心地,苔蘚縈紆出世蹤。 莫問江邊舊居寺,火燒兵劫斷秋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錫:僧人遊方稱爲飛錫,(xī)是僧人所持禪杖。這裏指僧人離開。
  • 區中:人世間。
  • 縈紆(yíng yū):盤旋彎曲,迴旋曲折。
  • 出世蹤:超脫塵世的蹤跡。
  • 兵劫:戰爭造成的破壞。

翻譯

一聽說您持着錫杖離開了這塵世間,一路深入到西南那飛瀑直下的山峯之中。天邊的積雪埋沒了千萬片石頭,洞門之處堅冰壓折了幾株蒼松。那裏煙霞明豔動人,是您安心棲息之地,地上苔蘚蜿蜒曲折,都是您超脫塵世的蹤跡。您不要再詢問江邊那原來居住的寺廟了,一場大火,再加上戰爭的劫亂,已讓那秋天的鐘聲斷絕再也聽不到了 。

賞析

這首詩前兩聯描繪僧人前往廬嶽後的深山奇景,「天際雪埋千片石,洞門冰折幾株鬆」,勾勒出一派冷峻高寒之景,讓人感受到深山的清幽與寂靜,也暗示了僧人居所環境的艱苦與超塵脫俗。頸聯則展現出廬嶽的秀麗風光,「煙霞明媚棲心地,苔蘚縈紆出世蹤」,明媚的煙霞與蜿蜒的苔蘚,渲染出一種寧靜高遠的禪意氛圍,凸顯此地是修身養性的佳處。尾聯迴歸現實,寫江邊舊居寺經戰火破壞的慘狀,「火燒兵劫斷秋鍾」,通過舊居寺的興衰對比,讓人在惋惜之餘,更能體會到世事無常。整首詩既有對廬嶽自然美景和僧人居所的生動描寫,又隱含着對世態變遷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