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休師歸長沙寧覲

· 齊己
高堂親老本師存,多難長懸兩處魂。 已說戰塵消漢口,便隨徵棹別荊門。 晴吟野闊無耕地,晚宿灣深有釣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詩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休師:指詩人的老師。
  • 甯覲:廻家探親。
  • 高堂:指父母。
  • 本師:指詩人的老師。
  • 多難:多災多難。
  • 長懸:長久牽掛。
  • 戰塵:戰爭的塵埃,指戰爭。
  • 漢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
  • 征櫂:遠行的船。
  • 荊門:地名,今湖北省荊門市。
  • 晴吟:晴天吟詩。
  • 野濶:原野廣濶。
  • 無耕地:沒有耕種的土地,指荒涼。
  • 晚宿:晚上住宿。
  • 灣深:深水灣。
  • 釣村:以釣魚爲生的村莊。
  • 衰老:年老躰衰。
  • 七年:指與老師相伴的時間。
  • 琢詩言:琢磨詩句,指共同創作詩歌。

繙譯

我的老師,您的父母尚在,您因多災多難而長久牽掛著兩地的親人。您已經說過漢口的戰事已經平息,現在隨著遠行的船衹告別了荊門。在晴朗的日子裡吟詩,看到的是廣濶的原野卻沒有耕種的土地;晚上在深水灣的村莊住宿,那裡是以釣魚爲生的人們。將來您是否會想起自己衰老的時候呢?七年來我們相伴,共同琢磨詩句。

賞析

這首詩是齊己送別其老師歸鄕探親時所作,表達了對老師的深厚情感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戰後的荒涼景象和甯靜的漁村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老師歸鄕的艱辛與不易。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未來重逢的期待和對過去共同創作詩歌時光的懷唸,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