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曲江集作

聖言貴忠恕,至道重觀身。 法在何所恨,色相斯爲仁。 良時難久恃,陰謫豈無因。 寂寞韶陽廟,魂歸不見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忠恕:忠誠與寬恕,儒家倫理的重要原則。
  • 至道:最高的道德或真理。
  • 觀身:反省自身,自我審視。
  • 色相:外在的表象或形態。
  • 陰謫:暗中的懲罰或責備。
  • 韶陽廟:指張九齡的祠廟,張九齡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曾任韶州刺史,故稱韶陽。

翻譯

聖人的教誨重視忠誠與寬恕,最高的道德在於自我反省。 法律的存在有何可恨之處,外在的表象也是仁愛的一種體現。 美好的時光難以長久依賴,暗中的懲罰難道沒有原因嗎? 在寂寞的韶陽廟中,張九齡的靈魂歸來,卻不見人影。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對張九齡的懷念之作,通過對「忠恕」、「至道」、「觀身」等儒家倫理的讚美,表達了對張九齡高尚品德的敬仰。詩中「色相斯爲仁」一句,巧妙地將外在的表象與內在的仁愛相結合,體現了作者對張九齡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末句「魂歸不見人」,以韶陽廟的寂寞景象,抒發了對張九齡逝去後的無盡懷念與哀思。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