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題

故人日已遠,窗下塵滿琴。 坐對一撙酒,恨多無力斟。 幕疏螢色迥,露重月華深。 萬境與羣籟,此時情豈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撙酒(zǔn jiǔ):指斟酒。
  • 幕疏:指窗簾稀疏。
  • 螢色迥:螢火蟲的光亮顯得遙遠。
  • 月華:月光。
  • 群籟(qún lài):指周圍的自然聲音。

繙譯

故人已經遠去,窗下的琴上積滿了塵埃。 我獨自坐著,對著一盃酒,因爲心中的遺憾太多,竟無力斟酒。 窗簾稀疏,螢火蟲的光亮顯得遙遠,露水沉重,月光顯得深邃。 世間萬物與四周的自然聲音,此刻的情感我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因思唸遠方故人而感到的孤獨和無力。詩中,“窗下塵滿琴”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與故人分離的久遠。後文通過對夜晚景象的細膩描寫,如“幕疏螢色迥,露重月華深”,加深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沉重。結尾的“萬境與群籟,此時情豈任”則強烈表達了詩人麪對自然和宇宙的廣濶,感到自己情感的脆弱和無法承受。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劉禹錫詩歌的獨特魅力。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