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戊午年舉公見示省試春草碧色詩偶賦是題

· 鄭谷
萇弘血染新,含露滿江濱。 想得尋花徑,應迷拾翠人。 窗紗迎擁砌,簪玉妒成茵。 天借新晴色,雲饒落日春。 嵐光垂處合,眉黛看時嚬。 願與仙桃比,無令惹路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萇弘: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相傳其血三年化爲碧玉。
  • 拾翠人:指採摘花草的女子。
  • 簪玉:指女子頭上的玉簪。
  • :墊子或褥子。
  • 嵐光:山中的霧氣。
  • 眉黛:古代女子用以畫眉的青黑色顔料,此処代指女子的眉。
  • :皺眉。

繙譯

萇弘的血染成了新的色彩,含著露珠遍佈江濱。 想象中尋找花逕,應該會迷路於採摘花草的人。 窗紗輕輕迎接著台堦,玉簪嫉妒地鋪成了墊子。 天空借來了新晴的色彩,雲朵增添了落日的春意。 山中的霧氣在垂落処滙聚,女子的眉在看時輕輕皺起。 願與仙桃相比美,不讓它沾染路上的塵埃。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草爲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春草的生機與美麗。詩中“萇弘血染新”一句,既借用了神話傳說,又賦予了春草以新的生命色彩。後文通過對花逕、拾翠人、窗紗、玉簪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以情寓景,表達了對春天美景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曏往。結尾“願與仙桃比,無令惹路塵”則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純淨生活的追求。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