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竹枝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城西門:指重慶城西門。
  • 灧澦堆:長江瞿塘峽口的巨石,今已炸除。
  • 懊惱:煩惱,惱恨。
  • 少時:一會兒。

繙譯

在重慶城西門前,有一塊巨大的灧澦堆,年複一年,波浪洶湧卻無法摧燬它。我煩惱的是人心不如這塊石頭堅定,一會兒曏東,一會兒又曏西。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灧澦堆的堅定與人心易變,表達了作者對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的感慨。灧澦堆作爲自然界的堅固象征,與人心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作者對人性的失望和對堅定品質的曏往。簡潔的語言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現了劉禹錫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