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詶(chóu):答謝,酬答。
- 石渠署:指翰林院,唐代文學家常在此任職。
- 丹霄:指天空,比喻高遠的理想或前程。
- 雙節:指雙重的榮耀或地位。
- 外臺:指地方官府,與中央相對。
- 孤簫:指孤獨的簫聲,比喻孤獨或寂寞。
- 中禁:指皇宮中的禁地。
- 徵黃:指徵召黃門侍郎,即皇帝的近臣。
- 旦夕:早晚,比喻時間短暫。
- 南燕:指南方的燕子,比喻南方的官職或地方。
翻譯
自從進入翰林院,三次聽到宮樹上的蟬鳴。 雖然天空遼闊,但還未找到前進的道路,白髮又增添了幾許。 擁有雙重的榮耀,地位顯貴於外臺,孤獨的簫聲在皇宮中傳揚。 徵召黃門侍郎的消息就在旦夕之間,不久將啓程前往南方的官職。
賞析
這首作品是劉禹錫答謝滑州李尚書的詩,通過描述自己在翰林院的時光和未來的期望,表達了對李尚書的敬意和對自己前程的期待。詩中「丹霄未得路」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未來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種無奈和迷茫。而「徵黃在旦夕」則預示着詩人即將迎來新的機遇,充滿了希望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劉禹錫作爲唐代文學家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