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 鄭愔
鳥籀遺新閣,龍旂訪古臺。 造書臣頡往,觀跡帝羲來。 睿覽山川匝,宸心宇宙該。 梵音隨駐輦,天步接乘杯。 舊苑經寒露,殘池問劫灰。 散花將捧日,俱喜聖慈開。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鳥籀(zhòu):古代的一種文字,這裏指古代的文獻或碑刻。
  • 龍旂(qí):古代帝王用的旗幟,上面有龍的圖案。
  • 造書:指創造文字。
  • (jié):指倉頡,傳說中創造漢字的人。
  • (xī):指伏羲,古代傳說中的帝王,據說他觀察天地自然,創造了八卦。
  • 睿覽:指皇帝的明察。
  • 宸心:指皇帝的心意。
  • 梵音:指佛教的誦經聲。
  • 駐輦(niǎn):指皇帝停下車輛。
  • 天步:指皇帝的行走。
  • 乘杯:指乘船。
  • 劫灰:佛教用語,指世界末日後的灰燼,這裏比喻殘破的景象。

翻譯

鳥籀的遺蹟建起了新閣,龍旂飄揚在古臺之上。 創造文字的倉頡已逝,觀摩遺蹟的伏羲帝來訪。 皇帝明察山川環繞,心懷宇宙萬物。 梵音伴隨皇帝駐車,天步與乘船相接。 舊時的園林經受了寒露,殘破的池塘詢問着劫後的灰燼。 散花如同捧日,都歡喜聖慈的開啓。

賞析

這首詩是鄭愔應制之作,讚美了皇帝的睿智和對文化的重視。詩中通過「鳥籀」、「龍旂」等意象,展現了古代文化的厚重與皇帝對歷史的尊重。同時,「睿覽山川」、「宸心宇宙」等句,表達了皇帝的廣闊視野和深邃心胸。最後,「散花將捧日,俱喜聖慈開」則以象徵手法,表達了人們對皇帝恩澤的喜悅和感激。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唐代應制詩的特色。

鄭愔

唐滄州人,字文靖。年十七擢進士第。附張易之,薦爲殿中侍御史。易之敗,又附武三思,遷吏部侍郎。後預譙王李重福謀,被殺。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