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飲各賦十二韻

洛下今修禊,羣賢勝會稽。 盛筵陪玉鉉,通籍盡金閨。 波上神仙妓,岸旁桃李蹊。 水嬉如鷺振,歌響雜鶯啼。 歷覽風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儷曲,墨客競分題。 翠幄連雲起,香車向道齊。 人誇綾步障,馬惜錦障泥。 塵暗宮牆外,霞明苑樹西。 舟形隨鷁轉,橋影與虹低。 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 唯餘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禊(xì):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玉鉉(xuàn):代指裴令公,因其位高權重。
  • 通籍: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此處指朝中官員。
  • 金閨:指朝廷。
  • 洄(huí):水迴旋而流。
  • 儷(lì)曲:唱和的歌曲。
  • 幄(wò):帳幕。
  • 鷁(yì):一種水鳥,古代常畫鷁於船頭,此處指船。

翻譯

在三月三日這個日子,我和白居易以及河南李尹陪同裴令公在洛陽舉行修禊祭祀並一同宴飲,各自賦寫了十二韻的詩。洛陽當下舉行的修禊活動,諸位賢士勝過會稽之地的那次。盛大的筵席上有裴令公相陪,朝中官員們都盡數到場。水面上有如同神仙般的歌妓,岸邊是桃李成蹊的美景。水上的嬉戲如同白鷺振翅,歌聲響亮夾雜着黃鶯啼鳴。盡情遊覽觀賞風光之美好,沿着水流徘徊,心意都沉醉迷茫了。船工的棹歌能夠與唱和的歌曲相媲美,文人墨客們競相分題作詩。翠綠的帳幕連接着雲朵般涌起,華美的香車向着道路整齊排列。人們誇讚綾羅製成的步障,馬匹珍惜錦繡的障泥。宮牆之外塵土昏暗,苑樹西邊晚霞明亮。船的形狀隨着船頭的鷁鳥轉動,橋樑的影子與彩虹相齊。河流的景色在晴天裏依舊顯得遙遠,烏鴉的叫聲在傍晚時預示着它們將要棲息。只剩下踏青的同伴,等待着在魏王堤上賞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三月三日衆人陪同裴令公在洛陽修禊宴飲的盛大場景,以及周圍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詩中用「羣賢勝會稽」表現出參與此次活動的人物之優秀,通過對盛筵、歌妓、水嬉、棹歌等方面的描寫,展現出熱鬧歡樂的氛圍。同時,詩中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如「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增添了一份寧靜與美好。整首詩語言優美,對仗工整,將熱鬧的場景與優美的景色相結合,給人以豐富的感官享受。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