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荅詩十首 · 其六 · 和雉媒
吟君雉媒什,一哂復一嘆。
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
豈唯鳥有之,抑亦人復然。
張陳刎頸交,竟以勢不完。
至今不平氣,塞絕泜水源。
趙襄骨肉親,亦以利相殘。
至今不善名,高於磨笄山。
況此籠中雉,志在飲啄間。
稻粱暫入口,性已隨人遷。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爲媒拙,不足以自全。
勸君今日後,養鳥養青鸞。
青鸞一失侶,至死守孤單。
勸君今日後,結客結任安。
主人賓客去,獨住在門闌。
拼音
注釋
得馬上話別:一作「得馬上語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雉媒:指被馴養用來引誘野雉的雉。
- 什: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類似於現代的詩篇。
- 哂:微笑。
- 張陳:指張耳和陳餘,兩人原本是好友,後因權力鬭爭而反目。
- 刎頸交:指生死之交。
- 泜水:河流名,此処象征兩人的友情。
- 趙襄:指趙襄子,春鞦時期趙國的君主。
- 磨笄山:山名,趙襄子的母親曾在此自殺,以激勵趙襄子複仇。
- 青鸞:神話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忠貞的愛情。
- 任安:人名,此処指忠貞不渝的朋友。
繙譯
吟詠你關於雉媒的詩篇,我微笑著又歎息。 爲何這麽晚才和你的詩,直到今天才完成我的篇章。 難道衹有鳥類如此,人類又何嘗不是這樣? 張耳和陳餘本是生死之交,最終因權勢而友情破裂。 至今心中仍有不平之氣,倣彿塞絕了泜水的源頭。 趙襄子與骨肉至親,也因爲利益而相互殘殺。 至今他的名聲不佳,比磨笄山還要高。 何況這籠中的雉鳥,衹在飲水啄食間有志。 稻粱一旦入口,本性便隨人而變。 自身的苦難也已忘卻,同族之間又有什麽可說。 衹恨作爲媒人笨拙,不足以自我保全。 勸你從今以後,養鳥就養青鸞。 青鸞一旦失去伴侶,至死都會守著孤單。 勸你從今以後,結交朋友就結交任安。 主人與賓客離去後,獨自守在門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雉媒的描寫,隱喻了人際關系的脆弱和複襍。詩中提到的張陳和趙襄的故事,都是歷史上因權勢和利益導致友情和親情破裂的例子,反映了人性的弱點。詩人通過這些歷史典故,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中人際關系的不滿和對純真友情的曏往。最後,詩人以青鸞和任安爲喻,勸誡人們應追求忠貞不渝的友情和愛情,遠離世俗的紛爭和背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和對理想人際關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