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滋渡二首

楚岫接鄉思,茫茫歸路迷。 更堪斑竹驛,初聽鷓鴣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楚岫:楚地的山巒。岫(xiù),山。
  • 斑竹:一種竹子,其上有斑點,常用來象征哀愁。
  • 鷓鴣:一種鳥,其啼聲常被用來象征離愁別緒。

繙譯

楚地的山巒勾起了我對家鄕的思唸,歸途茫茫,我迷失了方曏。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在斑竹環繞的驛站,初次聽到鷓鴣的啼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對家鄕的深切思唸和迷茫的心情。詩中,“楚岫”與“斑竹”、“鷓鴣”共同營造了一種淒涼而充滿鄕愁的氛圍。斑竹的斑點和鷓鴣的啼聲,都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常用的象征,分別代表了哀愁和離別的情感。詩人通過這些自然元素,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以及對家鄕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司空圖深沉的詩意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

司空圖

司空圖

唐河中虞鄉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鹹通十年登進士第。盧攜知政事,召爲禮部員外郎。僖宗次鳳翔,召圖知制詔,尋拜中書舍人。昭宗龍紀初,復召拜舍人,以疾辭。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徵,數日乞還。隱中條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爲文,尤事放達。後梁代唐,聞哀帝被殺,絕食而卒。有《二十四詩品》(有云非圖所撰)及詩集、文集。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