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幽獨君詩次韻

恨劇但埋土,聲幽難放哀。 墳古春自晚,愁緒空崔嵬。 白楊老無花,枯根侵夜臺。 天高有時裂,川去何時回? 雙睫不能濡,六藏無可摧。 不聞搴蓬事,何必深悲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恨劇:極度的悲恨。
  • 幽獨君:指已故的孤獨者。
  • 聲幽:聲音低沉、幽微。
  • 放哀:表達哀傷。
  • 墳古:古老的墳墓。
  • 愁緒:憂愁的情緒。
  • 崔嵬:形容山勢高峻,這裡比喻愁緒的沉重。
  • 白楊:一種樹,常植於墓地,象征死亡和哀悼。
  • 夜台:指墳墓。
  • 六藏:指人躰內的六腑,這裡泛指身躰。
  • 搴蓬:拔起蓬草,比喻輕而易擧的事。

繙譯

極度的悲恨衹能埋在土裡,低沉的聲音難以表達哀傷。 古老的墳墓春天來得晚,憂愁的情緒像高山一樣沉重。 白楊樹老了沒有花,枯根深入墳墓之中。 天空高遠有時會裂開,河流去了何時能廻? 雙睫無法溼潤,身躰也無可摧燬。 沒有聽說輕而易擧的事,何必深感悲痛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墳墓、白楊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恨劇但埋土,聲幽難放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悲痛無法言說,而“墳古春自晚,愁緒空崔嵬”則進一步以春天的遲來和愁緒的高聳來象征生命的凋零和情感的沉重。最後兩句“不聞搴蓬事,何必深悲哉”則透露出一種超脫和釋然,暗示生命中的許多事情不必過於深究和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死的深刻思考。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鹹通八年擢進士第。十年,爲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遊唱和,人稱皮陸。後又入京爲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爲巢所得,任爲翰林學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爲朝廷所殺,或云爲巢所殺,或雲至吳越依錢鏐,或雲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鬆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