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駿

驊騮失其主,羸餓無人牧。 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 蹋冰水畔立,臥雪冢間宿。 歲暮田野空,寒草不滿腹。 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 相馬失於瘦,遂遺千里足。 村中何擾擾,有吏徵芻粟。 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éi):瘦弱。
  • 驊騮(huá liú):古代指駿馬。
  • 莽蒼(mǎng cāng):形容景色迷茫,也指廣闊無邊的樣子。
  • (tà):踏。
  • (zhǒng):墳墓。
  • 市駿:指買馬。
  • 駑駘(nú tái):劣馬。

翻譯

駿馬失去了主人,瘦弱飢餓無人照料。 它向着風嘶鳴一聲,孤獨地站在黃河彎曲的迷茫之地。 踏着冰水站在河畔,或是在雪覆蓋的墳墓間過夜。 年末田野空曠,寒冷的草料不足以填飽它的肚子。 難道沒有買馬的人嗎?但都是些凡夫俗子的眼光。 他們只看外表的瘦弱,從而錯過了千里馬。 村中爲何如此紛擾,因爲有官吏來徵收糧草。 將這些草料送到軍隊的馬廄中,卻化作了劣馬的食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匹失去主人的駿馬的悲慘境遇,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詩中的駿馬象徵着才華橫溢卻未被賞識的人,而那些只看外表的「凡人目」則代表了社會上的短視和功利。詩人通過對比駿馬與劣馬的命運,深刻批判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和選拔機制。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才被埋沒的深深憂慮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