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忠州寄謝崔相公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噓生翅見情深。 劍鋒缺折難衝鬥,桐尾燒焦豈望琴。 感舊兩行年老淚,酬恩一寸歲寒心。 忠州好惡何須問,鳥得辭籠不擇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提拔:選拔提升。
  • 出泥:比喻從困境中解脫。
  • 吹噓:比喻幫助或誇讚。
  • 生翅:比喻得到幫助後的飛躍。
  • 見情深:表現出深厚的情誼。
  • 劍鋒缺折:比喻才華或能力受損。
  • 衝鬥:衝擊鬥志,指繼續奮鬥。
  • 桐尾燒焦:比喻才華被埋沒。
  • 豈望琴:怎能期望再彈琴,指不再有希望。
  • 感舊:感慨往事。
  • 兩行年老淚:兩行因年老而流下的淚水。
  • 酬恩:報答恩情。
  • 一寸歲寒心:一顆在嚴寒中堅守的心。
  • 好惡:喜好和厭惡。
  • 鳥得辭籠:鳥兒得以離開籠子。
  • 不擇林:不選擇樹林,指自由選擇去向。

翻譯

被選拔提升出困境,我深知自己力量的極限;你給予的幫助和誇讚,讓我如生雙翅,這表現了你深厚的情誼。我的才華已受損,難以再有衝擊鬥志的力量;我的才華如同被燒焦的桐木,怎能再期望彈奏出美妙的音樂。我感慨往事,流下了因年老而有的兩行淚水;我報答你的恩情,擁有一顆在嚴寒中堅守的心。對於忠州的好惡,我無需再問;就像鳥兒得以離開籠子,我不再選擇樹林,自由地去向何方。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崔相公的感激之作,表達了他對崔相公深厚情誼的感激以及對自己境遇的感慨。詩中,「提拔出泥」和「吹噓生翅」形象地描繪了崔相公對白居易的幫助和支持,而「劍鋒缺折」和「桐尾燒焦」則反映了白居易對自己才華受損的無奈。最後兩句「忠州好惡何須問,鳥得辭籠不擇林」則表達了白居易對未來的豁達態度,不再受限於過去,願意自由地去向何方。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的文學才華和人生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