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鏡贈別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裏,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闇時,圓明獨不歇。 我慚貌醜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髮。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爲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 :àn,昏暗。
  • 斑斑:形容斑點很多。
  • 青絲:qīng sī,指黑髮。

翻譯

人們說鏡子像明月,我卻認爲它勝過明月。 明月並非不亮,但一年中有十二次會缺失。 哪像玉匣中的鏡子,總是如水般清澈透明。 在月破天昏暗的時候,鏡子的圓明卻永不歇息。 我自愧容貌醜陋且年老,鬢邊白髮斑斑。 不如將這鏡子贈給少年,讓它回照那青絲般的黑髮。 因爲你即將遠行千里,我便以此作爲離別的禮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明月與鏡子的不同,讚美了鏡子的恆常與清澈。白居易以鏡子爲媒介,表達了對青春的懷念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我慚貌醜老,繞鬢斑斑雪」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慨,而「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髮」則寄託了對年輕一代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