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苗員外呈張參軍
思君寧家宅,久接竹林期。
嘗值偷琴處,親聞比玉時。
高人不易合,弱冠早相知。
試藝臨諸友,能文即我師。
凌寒鬆未老,先暮槿何衰。
季子生前別,羊曇醉後悲。
壽堂乖一慟,奠席阻長辭。
因瀝殊方淚,遙成墓下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寧家宅:指苗員外的家宅。
- 竹林期:指與苗員外相約在竹林中相聚的時光。
- 偷琴處:指曾經一起偷聽琴聲的地方。
- 比玉時:比喻美好的時光,如同美玉一般珍貴。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這裏指年輕時。
- 試藝:指嘗試展示自己的才藝。
- 凌寒:在寒冷中挺立。
- 先暮:指在日暮之前。
- 槿:一種植物,花期短暫,常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
- 季子:指苗員外。
- 羊曇: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壽堂:指苗員外的靈堂。
- 奠席:指祭奠的場所。
- 因瀝:因此滴下。
- 殊方:異鄉,指詩人所在的地方與苗員外墓地相隔遙遠。
翻譯
思念你,苗員外的家宅,我們曾長久地相約在竹林中相聚。 曾經一起偷聽琴聲的地方,共同度過了如美玉般珍貴的時光。 高人難以輕易合得來,但我們在年輕時就已相知。 嘗試展示才藝給朋友們看,能寫出好文章的人就是我的老師。 在寒冷中挺立的松樹還未老去,而在日暮之前,槿花爲何已顯衰敗。 苗員外在生前與我分別,羊曇在醉後感到悲傷。 在苗員外的靈堂中,我痛哭失聲,祭奠的場所阻隔了我們長久的告別。 因此,我在異鄉滴下淚水,遙遙地寫成了墓下的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友人苗員外的深切懷念和哀悼之情。詩中通過回憶與苗員外共度的美好時光,以及對苗員外生前和死後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的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體現了唐代詩歌的抒情特色。通過對「凌寒鬆」與「先暮槿」的對比,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對生命堅韌與脆弱的思考,以及對逝去友人的無盡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