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過伊水寄龍門僧

龍門樹色暗蒼蒼,伊水東流客恨長。 病馬獨嘶殘夜月,行人慾渡滿船霜。 幾家煙火依村步,何處漁歌似故鄉? 山下禪庵老師在,願將形役問空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門: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南。
  • 伊水:河流名,流經洛陽。
  • 客恨:旅人的愁思。
  • 病馬:指疲憊不堪的馬。
  • 殘夜月:即將落下的月亮。
  • 行人:旅人。
  • 滿船霜:船上覆蓋着厚厚的霜。
  • 村步:村莊的碼頭或渡口。
  • 漁歌:漁民的歌聲。
  • 禪庵:禪寺。
  • 老師:指禪寺中的高僧。
  • 形役:身體的勞役,指世俗的煩惱和束縛。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意指追求心靈的解脫。

翻譯

龍門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伊水向東流去,旅人的愁思似乎也隨之延長。疲憊的馬在殘夜中獨自嘶鳴,月亮即將落下;旅人想要渡河,船上覆蓋着厚厚的霜。幾家煙火依偎在村莊的碼頭旁,哪裏的漁歌聽起來像是故鄉的旋律?山下的禪寺中,高僧仍在,我願將世俗的煩惱和束縛拋諸腦後,向佛陀尋求心靈的解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旅人在龍門山下的伊水邊,夜宿思鄉的情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如「樹色暗蒼蒼」、「滿船霜」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寧靜的氛圍。旅人的孤獨與思鄉之情通過對「病馬獨嘶」、「何處漁歌似故鄉」的描寫,表達得淋漓盡致。結尾處提到禪寺和高僧,表達了旅人對於超脫世俗、尋求心靈安寧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司馬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扎,一作禮。僑居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時人,與儲嗣宗同時。應舉不第,終生落拓,奔走四方,備極艱辛。事蹟散見其詩與《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其詩頗能體察民生疾苦,有諷諭之旨。詩風古樸,無晚唐浮豔習氣,實爲當時之佼佼者。其《宮怨》一詩,頗爲周容所稱賞,謂“較蘊藉,不礙大雅”(《春酒堂詩話》)。許學夷亦評其詩“間有遠韻,亦能成篇”(《詩源辨體》卷三一)。辛文房則謂其與王周等人“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司馬先輩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