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者

少壯彼何人,種花荒苑外。 不知力田苦,卻笑耕耘輩。 當春賣春色,來往經幾代。 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 良金不惜費,競取園中最。 一蕊才佔煙,歌聲已高會。 自言種花地,終日擁軒蓋。 農夫官役時,獨與花相對。 那令賣花者,久爲生人害。 貴粟不貴花,生人自應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少壯:年輕力壯的人。
  • 力田:辛勤耕作。
  • 耕耘輩:從事耕作的人。
  • 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
  • 良金不惜費: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
  • 軒蓋:華美的車蓋,代指高官或貴族的車駕。
  • 官役:官府的差役。
  • 貴粟:重眡糧食。
  • 生人:人民,百姓。
  • :安甯,安泰。

繙譯

年輕的壯士是何人,在荒廢的苑外種花。 不知辛勤耕作的辛苦,卻嘲笑那些耕田的人。 春天來臨時賣春色,來來往往經歷了多少代。 長安城中的豪門貴族衆多,每個地方的花都令人喜愛。 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爭相購買園中最美的花。 一朵花才剛剛綻放,歌聲就已經響徹雲霄。 自稱種花的地方,整天都有華美的車駕來往。 辳夫被官府差役時,衹有花與他相伴。 那賣花的人,長久以來成了人們的禍害。 重眡糧食而不是花,人民自然會安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種花者與耕田者的不同境遇,揭示了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偏差。詩中,種花者因其所種之花受到貴族的追捧而顯得得意洋洋,而耕田者則默默無聞,辛勤耕作。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詩的最後兩句“貴粟不貴花,生人自應泰”,更是直接點出了問題的核心,即社會應儅重眡糧食生産,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不是過分追求奢侈的享受。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和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司馬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扎,一作禮。僑居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時人,與儲嗣宗同時。應舉不第,終生落拓,奔走四方,備極艱辛。事蹟散見其詩與《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其詩頗能體察民生疾苦,有諷諭之旨。詩風古樸,無晚唐浮豔習氣,實爲當時之佼佼者。其《宮怨》一詩,頗爲周容所稱賞,謂“較蘊藉,不礙大雅”(《春酒堂詩話》)。許學夷亦評其詩“間有遠韻,亦能成篇”(《詩源辨體》卷三一)。辛文房則謂其與王周等人“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司馬先輩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