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邊卒思歸

有田不得耕,身臥遼陽城。 夢中稻花香,覺後戰血腥。 漢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中原半烽火,此屋皆點行。 邊土無膏腴,閒地何必爭。 徒令執耒者,刀下死縱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遼陽城:古地名,今遼寧省遼陽市,古代邊塞重鎮。
  • 覺後:醒來之後。
  • 漢武:指漢武帝,這裏泛指皇帝。
  • 廓寰瀛:擴大疆域,指徵服四方。
  • 烽火:戰爭的象徵。
  • 點行:徵召入伍。
  • 膏腴:肥沃的土地。
  • 執耒者:拿着農具的農民。
  • 刀下死縱橫:在戰場上被殺。

翻譯

我有田地卻不能耕種,身體躺在遼陽城。 夢裏聞到稻花的香味,醒來後卻聞到戰場的血腥。 皇帝在深宮中,只想着擴大疆域。 中原大地上烽火連天,這座城中的房屋都被徵召入伍。 邊疆的土地並不肥沃,閒散的土地又何必爭奪。 只是讓那些拿着農具的農民,在戰場上被殺得橫七豎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士兵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戰爭的厭倦。詩中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突出了士兵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他們渴望和平的田園生活,夢中的稻花香象徵着豐收和安寧;另一方面,現實的血腥和戰爭無情地打破了他們的夢想。詩的最後,通過對邊土的描述和對農民命運的同情,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刻批判和對和平的深切向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唐代邊塞詩的典型特色。

司馬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扎,一作禮。僑居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時人,與儲嗣宗同時。應舉不第,終生落拓,奔走四方,備極艱辛。事蹟散見其詩與《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其詩頗能體察民生疾苦,有諷諭之旨。詩風古樸,無晚唐浮豔習氣,實爲當時之佼佼者。其《宮怨》一詩,頗爲周容所稱賞,謂“較蘊藉,不礙大雅”(《春酒堂詩話》)。許學夷亦評其詩“間有遠韻,亦能成篇”(《詩源辨體》卷三一)。辛文房則謂其與王周等人“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司馬先輩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