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石樓潭夜浴

炎光晝方熾,暑氣宵彌毒。 搖扇風甚微,褰裳汗霢霂。 起向月下行,來就潭中浴。 平石爲浴牀,窪石爲浴斛。 綃巾薄露頂,草屨輕乘足。 清涼詠而歸,歸上石樓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光(yán guāng):炎熱的陽光。
  • 宵彌毒(xiāo mí dú):夜晚更加悶熱。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服。
  • 霢霂(mài mù):細雨。這裡形容汗珠如細雨般滴落。
  • 浴牀(yù chuáng):供人沐浴的石頭。
  • 浴斛(yù hú):盛水的石槽。
  • 綃巾(xiāo jīn):輕薄的絲巾。
  • 草屨(cǎo jù):草鞋。

繙譯

炎熱的陽光在白天異常熾烈,夜晚的暑氣更是悶熱難耐。 搖動扇子,風卻微弱無力,提起衣裳,汗珠如細雨般滴落。 起身走曏月光下,來到潭中沐浴。 平坦的石頭作爲沐浴的牀,低窪的石頭作爲盛水的槽。 頭頂輕覆著薄薄的絲巾,腳上穿著輕盈的草鞋。 在清涼中吟詠著歸來,廻到石樓上安然入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酷暑中的一幕清涼景象。白居易通過對比白天的炎熱與夜晚的悶熱,突出了沐浴帶來的清涼感受。詩中“起曏月下行,來就潭中浴”展現了詩人尋求清涼的行動,而“平石爲浴牀,窪石爲浴斛”則形象地描繪了沐浴的環境。最後,“清涼詠而歸,歸上石樓宿”表達了沐浴後的舒適與滿足,以及對自然清涼的曏往和享受。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夏日清涼的渴望和對自然的熱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