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行簡
鬱郁眉多斂,默默口寡言。
豈是願如此,舉目誰與歡。
去春爾西征,從事巴蜀間。
今春我南謫,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絕天邈然。
十書九不達,何以開憂顏。
渴人多夢飲,飢人多夢餐。
春來夢何處,閤眼到東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鬱郁:憂愁的樣子。
- 默默:沉默不語。
- 寡言:說話少。
- 西征:向西行進。
- 從事:任職,工作。
- 巴蜀:古代地名,今四川一帶。
- 南謫:向南貶謫,即被貶到南方。
- 江海壖:江海邊。
- 邈然:遙遠的樣子。
- 開憂顏:解除憂愁。
- 渴人:口渴的人。
- 飢人:飢餓的人。
- 閤眼:閉上眼睛。
- 東川:地名,今四川東部一帶。
翻譯
眉頭緊鎖,憂愁滿面,沉默寡言。 這並非我所願,但擡頭望去,無人與我共歡。 去年春天你西行,在巴蜀地區任職。 今年春天我被貶到南方,抱病在江海邊。 我們相隔六千里,地勢隔絕,天各一方。 即使寫十封信,九封也難以送達,如何能解除我的憂愁呢? 口渴的人常夢見飲水,飢餓的人常夢見進食。 春天來了,我夢見何處?閉上眼睛就到了東川。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遠在他鄉的親友行簡的,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和無法相見的憂愁。詩中,「鬱郁眉多斂,默默口寡言」描繪了詩人因思念而憂愁的形象,而「豈是願如此,舉目誰與歡」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通過對比去春與今春的不同境遇,詩人強調了與親友的距離之遠,以及通信之難,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憂愁氛圍。最後,詩人以夢境寄託思念,表達了即使在夢中也希望與親友相見的願望,情感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