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集匱

破柏作書匱,匱牢柏復堅。 收貯誰家集,題雲白樂天。 我生業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後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誠知終散失,未忍遽棄捐。 自開自鎖閉,置在書帷前。 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 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kuì):箱子,這裏指書箱。
  • (zhù):收藏,保存。
  • (jù):急忙,倉促。
  • 鄧伯道: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鄧綏的父親,這裏指白居易自比。
  • 王仲宣:東漢末年文學家,與鄧綏同時代,這裏指白居易感嘆當時沒有像王仲宣這樣的文學家。
  • 分付:交付,託付。
  • 外孫:女兒的兒子。

翻譯

我破開柏木製作了一個書箱,這個書箱既堅固又牢靠。我收藏了誰家的文集呢?題名爲「白樂天」。我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從幼年到老年。前前後後共有七十卷,大小文章共計三千篇。我知道這些作品最終可能會散失,但我不忍心就這樣倉促地拋棄它們。我親自打開和鎖上這個書箱,將它放置在我的書房前。我自比爲鄧伯道,可惜這個時代沒有王仲宣那樣的人。我只應將這些作品託付給我的女兒,留給我未來的外孫傳承。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文學創作的珍視和對後世傳承的期望。詩中,白居易通過描述自己親手製作的書箱和收藏的文集,展現了他對文學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他雖然預見到作品可能會散失,但仍然希望它們能被後人珍藏和傳承。通過自比鄧伯道和感嘆無王仲宣,白居易表達了對當時文學界缺乏傑出人才的遺憾,同時也顯示了他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最後,他希望自己的文學遺產能通過女兒傳給外孫,體現了對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視。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