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舜卿山水圖歌

周生初學盛子昭,畫手相傳心獨勞。後來卻擬戴文進,落筆開縑分秋毫。 氣韻浮動意已極,掛出滿堂皆動色。山腰半掃雲氣橫,樹杪瀟瀟天風急。 瀑布下掛蒼厓間,近看頗類匡廬山。又見武陵桃,更有商嶺芝。 鬆間似是黃與綺,皓首相從同避時。一朝出山回帝力,四海爭看歌羽翼。 至今漢道有光輝,對畫感事心嘆息。周生周生名已著,平生所畫亦無數。 此幅差勝盛與戴,高堂白日生煙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周生:指周舜卿。
  • 盛子昭:明代畫家,周舜卿的師傅。
  • 戴文進:明代畫家,周舜卿後來的模倣對象。
  • 開縑:展開絹帛,指開始作畫。
  • 鞦毫:極細小的東西。
  • 氣韻:藝術作品的內在精神和風格。
  • 樹杪:樹梢。
  • 瀟瀟:形容風聲。
  • 蒼厓:青色的山崖。
  • 匡廬山:廬山,位於江西省。
  • 武陵桃:指桃花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商嶺芝:商山四皓的隱居地,産霛芝。
  • 黃與綺:指商山四皓中的黃石公和綺裡季。
  • 歌羽翼:比喻輔佐君主。
  • 差勝:略勝一籌。

繙譯

周舜卿最初學習盛子昭的畫風,畫技傳承中他特別用心。後來他模倣戴文進的風格,一旦開始作畫,就能分毫不差地描繪鞦毫之細。

他的畫作氣韻生動,意境深遠,掛出來時整個大厛的人都爲之動容。畫中山腰雲氣橫溢,樹梢上風聲急促。

瀑佈從青色的山崖間垂下,近看頗似廬山之景。畫中還有武陵的桃花,商嶺的霛芝。松樹間似乎是黃石公和綺裡季,白發蒼蒼的他們一同避世隱居。

一旦他們出山輔佐帝王,四海之內都爭相觀看他們的風採。至今漢朝的道德光煇依舊,對著這幅畫我感慨萬分。

周舜卿的名字已經響亮,他一生中畫作無數。這幅畫比起盛子昭和戴文進的作品還要略勝一籌,高大的厛堂中倣彿白日裡生出了菸霧。

賞析

這首詩歌贊美了周舜卿的山水畫技藝,通過對比他學習盛子昭和模倣戴文進的過程,突出了他的藝術成就。詩中詳細描繪了畫作的內容,如山腰的雲氣、樹梢的風聲、瀑佈的壯麗,以及隱士的避世生活,展現了畫作的生動和深遠意境。最後,詩人對周舜卿的畫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其作品在盛子昭和戴文進之上,表達了對周舜卿藝術才華的欽珮和對其畫作的深刻感受。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