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登西山絕頂昏黑法華寺廢址小憩

捫蘿上層顛,石門嵌空立。 千嵓吹烈風,遺棟嫋絕壁。 古佛頹蒼藤,禪關尚雙闢。 我行窮登頓,假此暫棲息。 殘僧一二輩,破榻置瓢笠。 山魈供夜談,木客伴朝汲。 嵐光壞竈起,燐火斷垣出。 虛牖號寒蟬,陰廊走伏翼。 梵天亦銷歇,塵世幾更易。 愀然髮長嘯,感此獨悽惻。 桑田復滄海,浩浩無終極。 踟躕白日暮,拂袖下昏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捫蘿(mén luó):攀爬藤蔓。
嵌(qiàn):鑲嵌。
嵓(yán):山峯。
嫋(niǎo):高聳。
闢(bì):開闢。
魈(xiāo):傳說中的山林精怪。
燐火(lín huǒ):燃燒的火光。
虛牖(xū yǒu):空蕩的窗戶。
陰廊(yīn láng):陰暗的走廊。
伏翼(fú yì):伏在翅膀下。
悽惻(qī cè):悲傷淒涼。
桑田(sāng tián):比喻世事變化。

翻譯

攀爬藤蔓登上高峻的山峯,石門嵌在空中矗立。山峯上吹着烈風,殘存的建築若隱若現在懸崖絕壁上。古老的佛像已經頹廢蒼老,僧人的修行之地依然清淨。我行走至盡頭,便在此處稍作休憩。殘存的僧人們,留下了破舊的牀榻和簡陋的生活用具。山林中的精怪魈在夜晚供奉我們談話,木客們在清晨一起取水。雨後的山間光線透過破損的屋頂,微弱的火光從斷裂的牆壁中閃現。空蕩的窗戶傳來寒蟬的叫聲,陰暗的走廊上飛舞着蝙蝠。即使在這廢寺中,佛法也逐漸消逝,塵世的變遷不停地進行。我情不自禁地發出長嘯,感嘆這種孤獨悲涼的氛圍。世事如同桑田滄海,浩瀚無盡。我略感遲疑,白天漸漸變暗,我拂袖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西山絕頂的法華寺廢址,作者在此小憩的情景。通過描寫廢寺的景象和殘存的僧人生活,展現了歲月滄桑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表現出一種孤獨、悲涼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無常。整體氛圍幽寂悽美,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感慨。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