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十六羅漢畫卷
十六應真誰爲寫,無住庵主隆茂宗。
茂宗親入龍眠室,意匠彷佛將無同。
結跏趺坐侍天女,偏袒右肩降神龍。
手乂布衲雲石靜,背倚蒲團秋樹空。
或圓其顱獰若怒,或帽其首皤而翁。
或持經卷面新竹,或撚長鬚修古容。
或陪語笑蔭嘉木,或袖麈尾鄰枯筇。
或憩犖确枕蒼虎,草木衣袂皆天風。
或老無力挾以幼,牙齒脫落雙鬢童。
一翁羽扇治茗飲,二士徐行相與從。
就中筆法各臻極,體態一一清而豐。
非仙非神亦非鬼,特以戲幻施神通。
我去天台不千里,赤城煙霞魂夢中。
胡麻飯熟木瓜爛,桃花流水春溶溶。
每思石橋若天上,有腳未踏心忡忡。
今日何日展圖畫,鐘山秋雨鳴梧桐。
欣然矯首望瀛海,應真有靈當我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眠室:佛教傳說中供奉佛像的房間。
- 結跏趺坐:盤腿而坐。
- 布衲:僧袍。
- 蒲團:坐墊。
- 獰(níng):兇惡的樣子。
- 皤(pó):白色。
- 翁:老人。
- 經卷:經書。
- 麈尾:麈尾,古代用作筆桿的鹿尾。
- 犖确(luò què):堅實。
- 蒼虎:老虎。
- 枯筇:乾枯的竹子。
- 羽扇:羽毛扇子。
- 茗(míng):茶。
- 赤城:傳說中的仙山。
- 煙霞:雲霧。
- 胡麻:芝麻。
- 木瓜:番木瓜。
- 忡忡(chōng chōng):憂愁的樣子。
- 瀛海:傳說中的海洋之一。
翻譯
這幅畫卷描繪了十六位羅漢,誰是真正的作者,無人知曉。這些羅漢是供奉在佛寺中的,佛寺的主持是一位尊貴的僧侶。這位僧侶親自進入供奉佛像的房間,畫中的羅漢形象栩栩如生,每個都有其獨特之處。有的盤腿而坐,旁邊有天女相伴;有的露出右肩,似乎在召喚神龍;有的手執僧袍,坐在雲石之上,背靠秋天的樹木。有的面容猙獰,彷彿憤怒;有的頭戴白色帽子,看起來慈祥老練。有的手持經書,面前是嫩竹;有的擰着長鬚,展現古樸容顏。有的在樹蔭下交談笑語;有的衣袂中藏着麈尾。有的疲倦地躺在堅實的枕頭上,周圍的樹木和衣袍都隨風飄動。有的年老無力,卻攜着幼童;有的牙齒脫落,雙鬢卻如少年。其中一位老者手持羽毛扇,一對士人慢慢地相伴而行。每一位羅漢的筆法都達到了極致,他們的形態清晰而豐滿。這些羅漢既不是仙人,也不是神靈,更非鬼怪,只是以戲謔的方式展現神通。我雖未曾千里迢迢去過天台,但在夢中卻彷彿置身於赤城的雲霧之中。胡麻飯熟,木瓜爛,桃花隨流水飄蕩,春意盎然。每當我想起石橋宛如置身天上,卻又未曾踏足其中,心中便感憂鬱。今天又是何日,才能展開這幅畫卷,聽到鐘山上秋雨的聲音,梧桐樹在鳴響。我欣然仰望着瀛海,期待着與應真相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十六羅漢畫卷,通過對每位羅漢形象的生動描繪,展現了各自獨特的神態和特徵。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使得每位羅漢形象栩栩如生,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祕氣息。整首詩意境深遠,通過對羅漢們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與神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