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道中

· 尹臺
倦客風塵未息機,雙旌馬首趁殘暉。 滹河水落魚龍靜,汳澤春多雁鶩歸。 黑髮虛名慚敝帚,青山獨往泥征衣。 芙蓉玉笥菟裘計,老大空悲願每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雙旌: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兩種旗幟,這裡指官員的儀仗。
  • 趁殘暉:趁著夕陽的餘暉。
  • 滹河:即滹沱河,流經河北的一條河流。
  • 魚龍靜:比喻世事平靜,無大變動。
  • 汳澤:古代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
  • 雁鶩歸:雁和鶩(鴨子)歸來,指春天的景象。
  • 黑發虛名:指年輕時的名聲和成就,實際上竝無多大價值。
  • 慙敝帚:比喻自謙自己的東西不值錢,這裡指自己的名聲和成就微不足道。
  • 泥征衣:指旅途中的衣服沾滿了泥巴,形容旅途艱辛。
  • 芙蓉玉笥:比喻美好的居所或計劃。
  • 菟裘:古代傳說中的仙境,這裡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老大:年紀大了。
  • 願每違:願望常常不能實現。

繙譯

疲憊的旅人還未擺脫塵世的紛擾,雙旌在馬首前飄敭,趁著夕陽的餘暉前行。滹沱河水落潮,魚龍安靜,汳澤的春天,雁鶩歸來。年輕時的名聲和成就,我自愧不如,青山獨往,旅途中的衣服沾滿了泥巴。理想中的美好居所和隱居計劃,年老時卻常常無法實現,衹能空悲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疲憊的旅人在旅途中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滹河的魚龍靜、汳澤的雁鶩歸,反映了詩人對平靜生活的曏往。同時,詩人的自謙和對未能實現的願望的悲歎,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